【资料图】
民警为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图片由州公安局提供
刚刚到办公室坐下,赵军炜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个陌生女子在电话里说,他有一个快递包裹丢失,需要“赵先生”通过一个链接来填写信息,然后就能拿到退款。作为红河州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赵军炜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就让对方把钱直接换成话费转存到自己的电话卡里,眼见诈骗不成,对方迅速挂断了电话。
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和公安部联合举行“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有什么新手法,哪些人容易被骗?为什么会被骗?让红河州公安局的反诈民警来为您一一讲解。
今年以来,红河州公安机关共接收处理各类电诈预警超38万条,成功止付涉案账号19000余个,止付金额9.29亿元,冻结涉案账号6400余个、冻结资金1.69亿元。今年2月份以来,我州公安机关聚焦“断卡”行动,严打“两卡(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共清缴电话类诈骗窝点37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47人,抓获“两卡”线索人2562人。所有嫌疑人均按照其犯罪情况受到了教育训诫、治安打处、刑事打处等不同的处罚。全州电诈立案数同比下降16.25%,损失资金数额同比下降14.08%。而破案数量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分别上升201%和250%。
“近几年来,我州出现的电诈形式多种多样,每年的情况也略有不同。疫情发生初期涉及信用卡的诈骗比较多,今年以来,涉及刷单诈骗的案子比较多。总的来说,公安部公布的12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都在我州出现过。”赵军炜说,今年侦办的多起案件中,多为简单的刷单诈骗,让受害人帮忙去刷单,每刷一单给一定的费用,然后再引诱受害人刷大单,一旦刷进去的金额比较多,骗子就立马消失,受害人的钱就追不回来了。而这一类诈骗,受害人的损失往往比较大,有些人一次被骗的金额可能超过十万甚至百万。
通过分析发生在我州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至30岁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受骗,他们平时使用移动网络的频率比较高,接收到网络“有毒”信息的机会就更大,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在赵警官看来,其实很多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涉及假冒公检法的诈骗案件中,只要群众明白公安机关不会在电话或者网络中提到任何涉及案件的情况,更不会提到钱,一旦发现对方提钱的问题,就一定是诈骗电话。假如接到自称警方的电话,可以到最近的派出所核实,拨打110或者96110咨询。“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贪小便宜,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赵军炜说,只要不贪财,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再厉害的诈骗分子都没法把你的钱骗走。
“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是最好的选择,注册后可以随时接收预警信息。如果在你的微信小程序里再注册一个‘金钟罩’,那就更好了。”赵军炜说,这些手机应用程序都能很好地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从今年3月至今,全州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拦截可能被骗资金400多万元,为百姓守住了“钱袋子”。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