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机屏幕变成“移动课堂”
【资料图】
开学季,跟着“知识博主”上课(网上中国)
把高等数学课堂录成视频课程、用短视频讲透中学物理实验、在网络平台普及科学原理……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专业创作者“触网”成功,网络平台上的“知识博主”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为网友们隔空授课,有效促进知识传播。
把课堂搬进屏幕
打开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浩在某平台上传的“《高等数学》同济版 全程教学视频”系列视频的第1集,页面左下角的播放数据显示,有300多人“正在看”。这部由154个分集构成,总时长超过76小时的高等数学教学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到1.1亿,网友边学边互动,留下了233.6万条弹幕,“认真听课做笔记了”“打卡高数学习第一天”等弹幕不断从屏幕上划过。
谈起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博主”的缘起,宋浩说,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向他求助的学生学会《线性代数》。从最初的录音笔,到二手索尼DV,再到高清摄像机和手写屏,9年时间里,宋浩的“教学设备”越来越专业,教学内容也逐步拓展,网友可以跟随他学到大学数学相关的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同样把课堂搬进屏幕的还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他上传的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视频为很多计划考研的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除了课程内容的讲解,赵斌还将学生们在通识课程《生态学:管理大自然的经济学》中所做的期末视频作业也收录在他的个人主页。在赵斌看来,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看待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这种跨时空、跨专业、跨年龄的讨论,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满足多元内容需求
“现在有很多中学教师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用视频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点,直观、有趣,很多家长都关注了他们的账号。”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杨女士说,她每天会带着孩子刷一些物理、化学类短视频。
“十节干电池,铅笔芯夹在鳄鱼钳之间,点燃蜡烛放在瓶中,盖上拧紧,蜡烛熄灭接通电源,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个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抖音博主“光头强老师”是辽宁省抚顺市的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他把课堂上的物理实验讲解过程拍成短视频,不仅在几十秒的时间里讲透了实验背后的原理,还能结合实验现象阐释人生哲理,吸引了300多万网友关注。
除了学校教师,还有很多专业机构和科普创作者也在各自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普及知识,解答提问。看“中科院物理所”风趣活泼的科普视频,学各大高校丰富多彩的直播公开课,观“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的馆藏文物,刷医生、读书博主等专业创作者的知识分享,已成为众多短视频用户的“学习日常”。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已超过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生活知识、人文知识、科普知识、机械知识、科技产品是万粉创作者数量增速较快的领域。
《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的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在各平台的粉丝总数超过了3500万。他的“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系列视频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达到17.7亿次,在视频中,他不仅会科普在网络平台上引发关注的热门生物,还会解答网友们在私信里对他的提问,许多网友跟着他学到了生物知识。
“银发知播”感动中国
在众多“知识博主”中,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银发知播”。他们虽已退休,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依然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光发热,传授自己毕生所学。今年初,他们之中平均年龄77岁的13位代表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
74岁的杨维云是安徽省淮南市一名退休小学语文教师,大半辈子都在教孩子辨音识字。从2021年起,她在家里支起手机、架上黑板,开始了网络拼音教学。如今,不少网友跟着杨维云学拼音、读三字经、背古诗。
82岁的退休电工教师王广杰的直播间里,聚集了很多对电子电路感兴趣的观众,最多的一次单场观看人数超过40万。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王广杰会“连麦”直播间里有经验的电工、专业研究生。除了讲解电学知识,王广杰还常在直播间里讲科学家的故事。
从学校教师到“银发知播”,从专业机构到科普创作者,他们正用“和蔼可亲”的视觉化形式,让曾经仅见于书本纸张的知识送到用户面前。专家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在本质上推进了共享共创,平台方和“知识博主”应互相协作,拓宽知识传播路径,改善知识传播环境,用优质知识类视频为用户提供更多内容选择。
标签: